​人生三种境界的诗句内涵

2023-03-26 17:51 来源:句子网 点击:

人生三种境界的诗句内涵

你所认为的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?能否用诗词句子来表达?这个问题(忞白)来为您回答。

首先(忞白)选择人生中的三种境界,依次用诗词来进行表达,最后进行总结。

题主您好:

人生是一次长久的修行,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,有些时候需要的就是自我调整,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。

(忞白)认为人生的境界更多的在于内心,当自己处于心乱神迷的时候,开始做一件事情便会摸不到头绪,更别说把这件事情做好,所以下面选择我认为的人生三种境界,都是以内心层面为主。

第一种境界,有一颗平静的心

生活中难免琐碎的事情较多,造成了心烦意乱的情绪,我们都需要平静,更需要沉淀自己,或是反思自己。但是平静的源头不在外面的车马喧嚣,而是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,就好像王维的一首《鸟鸣涧》:

《鸟鸣涧》

唐·王维

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

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

王维在游历江南时期写了这首《鸟鸣涧》,他把“静”体现的淋漓尽致,很好的融入到了这首诗中。“人闲”是人的一种生活的状态,“花落”又是一种外界的变化,当真正“平静”下来的时候,才能注意到“花落”变化的微妙。

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虽然和上一句相比较,多了“惊”“鸣”打破了夜晚山中的宁静,看似相反的描述,其实还是烘托出山中的那一份寂静。当月亮升起的时候,小鸟感觉到了夜晚的来临,它时不时的来一次鸣叫,仿佛更能衬托出夜晚的那份寂静。

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开启一种“静音”的状态,并不是要真正的避开车马喧嚣,跑到一处世外桃源,而是能真正的把握住自己的内心,这样既是一种放松,也是一种自我沉淀和反思的过程。

就好像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说道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不排除那些干扰,拿什么来达到自己远大的目标呢?

第二种境界,有一颗取悦自己的心

有些时候累了,就不要想得太多,听一首喜欢的歌,看上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,或是出门散散步,吃上一顿美食,也许就能让自己开心起来,就比如苏轼的这一首词《猪肉颂》:

《猪肉颂》

宋·苏轼

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

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

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到苏轼的生活气息浓郁,制作“东坡肉”的方法,说的很详细。在这一句“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”中就能看出,制作“东坡肉”已经非常熟练了。

他还提到了黄州猪肉的价格,把当时猪肉的市场状况,摸得也很透彻,有钱的不喜欢吃,没有钱的还不会弄。“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”这种享受的状态,写的也很清楚。

其实这首诗的背景,是苏轼被贬黄州的时期所写,面对被贬谪的现实,他没有放弃生活,并且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,那就是成为一位资深的“美食家”。我们都知道他有很多关于“美食”的诗作,也许这就是他乐观面对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。

苏轼还在他的《初到黄州》中写:“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转荒唐。”看似有一种自嘲的语气,但也不难看出他有自己喜欢的事情,更有一颗取悦自己的心。

我们的人生就需要这样,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,作为一种取悦自己的方式,这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法,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。

第三种境界,有一颗豁达的心

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,俗话说的好:“人生不如意,十有八九。”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颗“豁达”的心,才能过好当下,迎接美好的未来,还用苏轼的一首词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:

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
宋·苏轼
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我们先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,苏轼因为“乌台诗案”被贬,人生到了低谷的时期,也许比不上曾经的美好生活,不过他并没有在意这种落差极大的生活状态,而是像记录日记一样,将他当时的心情记录。

开头的“三月七日”已经把作词的那一天记录了下来,看得出很有生活,并且非常随意。“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”这是在表达他与众不同的地方,是一种对比的手法。然而整首词最核心的就是这一句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了,“竹杖”“芒鞋”“蓑衣”都代表了他当下的形象,用了“谁怕”二字进行转折,又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逍遥自在的享受当下。整首词所抒发的就是作者自己坦然面对生活的心情,对从前的一种释怀。

类似苏轼的人生,我们现在数不胜数,对于生活的诸多不顺,事业的种种坎坷,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到了生活中,从而发现不到当下的美好。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待事情,就会像苏轼一样,豁达和乐观的面对生活。

结语:

吴承恩在《西游记》原著的最后,留下的一首诗:

圣僧努力取经编,西宇周流十四年。

苦历程途遭患难,多经山水受迍邅。

功完八九还加九,行满三千及大千。

大觉妙文回上国,至今东土永留传。

人生就好像是一次“取经”之路,寻找到自己的那份“初心”,坚持并且守护,一路“斩妖除魔”才能让我们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就感。

以上纯是(忞白)个人见解,欢迎大家一起讨论,共同学习,一起进步。我是热爱历史文化的忞白。

欢迎大家关注忞白:愿君来此观文史,不虚此行不负时,与君谈论文章事,聊遍所闻和所知。

其一,少年不知愁滋味,另赋新词强说愁,悠哉忧哉的心绪被西风刮去,唯留下一段莫名的怅惘,于是在其二的风景里,花开花落觅封候的失落和无力,只能在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窘迫中对自己说,逝者如斯夫?!……